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卿石松教授的新作《劳动力市场性别不平等的文化根源:性别角色观念生成及影响》。本书深入探讨了性别认同与社会规范如何塑造劳动力市场中男女行为和结果的差异,通过详尽的数据分析和理论探讨,揭示了性别角色观念的形成、传递及其在劳动参与、职业选择和收入差距中的深远影响。

本书是作者继《中国性别收入差距多维解构分析》之后,劳动力市场性别差异研究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在前作中,作者基于人力资本理论与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理论,提出了“职位晋升歧视”概念,并通过“纵向职位隔离”揭示了性别收入差距的形成机制,拓展了性别歧视与职业隔离的理论框架。此外,还探讨了教育领域中的“专业分割”如何导致男女大学生起薪差距,并分析了女性教育水平提升却未能有效缩小性别收入差距的困境。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作者逐渐意识到,尽管经济学与劳动力市场视角能够解释许多现象,但尚未触及问题的深层根源。跨学科的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表明,性别收入差距不仅是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产物,更深刻植根于社会结构中的性别文化。因此,本书从跨学科的视角出发,试图构建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理论框架,以探讨劳动力市场性别差异的文化根源。
尽管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在现代社会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变革,但其影响力依然根深蒂固,并通过家庭、教育、劳动市场等多种机制影响个体的教育选择、劳动参与、职业选择和职场晋升等方面,最终导致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差异持续存在甚至扩大。本书的分析框架不仅深化了对性别收入差距的理论解释,还拓展和优化了现有理论,提供了新的学术视角和思路。
本书的研究得到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精品力作培育项目及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2024QKT007)的资助。《劳动力市场性别不平等的文化根源》一书的出版,不仅丰富了性别研究和劳动经济学领域的理论与实证成果,也为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该书的研究成果对提升社会对性别平等问题的认知、推动相关政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卿石松,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助理、人口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人口与家庭发展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兼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劳动经济学学会理事、中华全国总工会智库专家等职务,入选全国首批理论界“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卿石松教授长期从事人口与劳动经济学领域研究,研究方向涵盖性别收入差距、劳动就业、人口发展战略等。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教育部后期资助重大项目,以及中宣部、国家民委、上海市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财贸经济》《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1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及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其研究成果曾荣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并积极参与政策咨询工作,多篇决策咨询专报被省部级以上部门采纳或领导批示,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和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