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华东师范大学人口所第四期“焕庸人口大讲堂”在闵行校区社会发展学院报告厅如期开讲。本期讲堂邀请的嘉宾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王德教授。王德教授为同济大学大数据与城市空间分析实验室主任、城乡规划方法与技术方向责任教授,主要从事城市规划方法论、大数据、空间与行为、城市规划模型等方面的研究。
本期王德教授为我们带来的讲座主题为“时空人口的动态分析——手机信令数据的应用探索”。相比于传统数据,手机信令数据的优势在于其对空间的识别的实时性,因而基于手机大数据的城市人口研究可以关注人口的时空动态。王德教授的研究利用2014年上海某两周的中国移动的用户数据,获得了每天约4到8亿条手机信令记录,覆盖了用户数约2300万,占上海2014年常住人口的70%,并且通过这个大数据对上海市时空人口动态做了分析。

时空人口动态分析的内容包括人口空间分布动态、建成环境中的人口活动、检测监控平台构建和特定人口活动分析。人口空间动态分布包括人口的空间分布和空间活动两方面,人口空间分布包括居住和就业的人口的分布、昼夜比和人口分区、重要地段人口动态变化、异常点分布及活跃度分布,并借此分析城市空间效率、职住关系、昼夜平衡、运营状态及空间活性;空间活动方面主要内容包括通勤和远距离通勤、商业休闲、居住就业变迁及生活圈划分,并借此分析城市的利便性、对外依存度、空间变化及空间单元。建成环境中的人口活动包括用地强度、用地混合度、职住平衡度的研究,中心识别和区域划分以及服务和配套水平的评估。
最后王德教授利用了两个案例展示了手机信令大数据有许多可待挖掘的潜力和应用。案例一是对虹口足球场某场球赛的分析,包括球赛选择、球迷轨迹和停留点分析以及对周边商业体影响的分析等;案例二为对上海市一些典型居住区的就业空间特征的研究,包括就业空间特征的模式演变、基本作用力以及各种模式的形成机制的分析。

讲座结束前王德教授对同学们的疑问做了耐心的解答。主持人丁金宏教授对报告做了点评,指出基于手机信令的大数据研究虽然在反映人口的个体特征方面有所欠缺,但是其对人口时空分布的记录有着即使人口普查都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对人口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