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卿石松教授团队在《社会学研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口研究所卿石松教授与博士生温敏合作在权威期刊《社会学研究》2025年第5期“性别视角下的职业、家庭与生育”专栏发表题为《性别视角下的中国生育率及生育年龄模式》的学术论文。





clip_image002.png


这篇论文为卿石松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的中期研究成果之一。研究引入双性别(two-sex)视角,基于七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结合年龄结构的动态分析框架,系统考察了我国生育水平、模式演变及其性别差异。

文章指出,生育年龄结构的分化已成为当前中国生育率变动的核心特征。30~39 岁晚育群体的生育堆积效应释放后迅速回落,加之20~29 岁适龄群体婚育推迟和生育率持续下降,共同导致总和生育率走低。受婚育年龄差、性别失衡与队列规模缩减等因素的交互影响,男性生育率低于女性,生育高峰更晚,分布更为分散,这一性别差异在时期与队列分析中均得到验证。研究补充了对男性生育行为特征的认识,也为理解和把握中国目前的低生育率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研究还揭示了两性内部生育率的分层与分化

论文为研究中国人口再生产机制与人口动态提供了新的实证证据,不仅积极回应了近年来国际学界对生育研究中“男性缺席”现象的批评,而且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婚育失衡、性别分化及结构性未育等重大挑战,为拓展传统生育理论的研究边界、健全覆盖男性、女性及全生命周期的生育支持政策提供了参考。

原文下载地址:性别视角下的中国生育率及生育年龄模式



作者简介


clip_image003.jpg

卿石松,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助理和人口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中国人口学会理事、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劳动经济学学会理事、全总智库专家,华东师范大学“人口与家庭发展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入选全国首批“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主要从事人口经济交叉领域的研究,议题包括生育与人口发展战略、人口负增长及经济影响、劳动就业以及性别收入分配等。在生育研究领域,他因纳入性别视角并率先关注到夫妻间生育意愿的不一致性,从夫妻联合视角探讨生育偏好的变化及其相互影响,夫妻教育匹配模式与生育行为变迁,以及生育意愿代际传递机制等议题而受到关注。这一主题的代表性成果刊登于《社会学研究》《中国人口科学》《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和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等,荣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励三项,并有多篇决策咨询专报被省部级以上部门采纳或领导批示,产生良好学术和社会影响。

图片1.jpg

温敏,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口研究所2024级博士生。



华东师范大学 人口研究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信息化办公室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