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
9月,华东师大人口地理研究室成立。研究室设在地理系,胡焕庸任主任。这是教育部第一次批准的全国18个研究室之一,也是我国高校最早设立的人口研究机构。
1959年
因为历史的原因,人口地理研究室自行停止研究。
1964年
华东师大成立西欧北美经济地理研究室,胡焕庸、严重敏、张善余、周之桐等从事西欧、北美经济地理研究的同时,兼作人口地理、城市地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1980年
西欧北美经济地理研究室扩建为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人口地理和城市地理成为正式建制的一个研究室。
1981年
2月,胡焕庸赴北京出席第三次全国人口理论科学讨论会,发表《我国各省区人口的五十年来演变和地区差异》,重启新时期人口地理学研究工作。同年,胡焕庸任中国人口学会顾问,上海市人口学会会长。
胡焕庸等《人口研究论文集(第一辑)》出版。
11月,华东师大恢复建立人口研究室,胡焕庸任主任,桂世勋任副主任。
1982年
受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胡焕庸主持开展“中国八大区的人口密度与人口政策”课题研究,严正元、伍理、胡崇庆等参加。
7月,朱宝树研究生毕业留所工作。
1983年
华东师大人口研究所成立,胡焕庸任所长,桂世勋、孙文华任副所长,吴评理任书记。
9月,胡焕庸、张善余合著出版《世界人口地理》。
10月,胡焕庸著《论中国人口之分布》出版。胡焕庸等《人口研究论文集(第二辑)》出版。
12月,人口预测与咨询中心成立。
1984年
主编《中国人口·上海分册》,胡焕庸任主编,桂世勋任第三副主编。
9月,胡焕庸开始招收人文地理专业、人口地理方向博士研究生,录取李若建一人。
11月,胡焕庸、张善余合著《中国人口地理(上册)》出版。
1985年
获批设立人口学专业硕士学位点。
人口所被列入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资助的中国大学人口学研究与培训项目单位。
程潞任人口所所长,桂世勋、朱宝树任副所长,吴评理任直属支部书记,胡焕庸任终身名誉所长。
程潞主持,朱宝树、王桂新参加承担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资助的《中国沿海九省市小城镇人口迁移研究》上海市和浙江省子课题,以及上海市农业区划委员会资助的“上海农村劳动力问题研究”课题。
9月,国家计生委委托的第一届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大专班开班。
9月,王桂新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狄菊馨本科毕业从上海大学毕业来所工作。
胡焕庸等《人口研究论文集(第三辑)》出版。
1986年
3月,胡焕庸、张善余合著《中国人口地理(下册)》出版。
6月,桂世勋出版专著《人口社会学》。
8月,胡焕庸著《论中国8大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的过去和未来》出版;胡焕庸《中国人口地理简编》出版。
9月,胡焕庸招收第二届博士研究生,录取杨云彦、丁金宏、徐庆凤等三人。
9月,举办联合国人口基金项目——人口地理讲习班,著名人口地理学家Rogers,Clark等来所授课。
桂世勋被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桂世勋、张善余同时由讲师破格晋升教授。
12月,胡焕庸获上海市第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朱宝树、桂世勋、严正元获优秀论文奖。
1987年
6月,朱宝树获得国家教委社科首批青年基金资助。
8月,胡焕庸主编《中国人口.上海分册》出版。
9月,第二届人口学大专班开班。
1988年
7月,吴瑞君从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来所工作。
桂世勋被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聘为第一届人口专家委员会委员。
1989年
1月,王大犇从西藏大学调入人口所工作,担任所长助理。
1月,胡焕庸著《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带的人口、经济和生态环境》出版。胡焕庸,伍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分布图》、《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密度图》出版。
3月,朱宝树任人口所所长,孙文华任副所长,桂世勋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吴评理任直属支部书记。
9月,丁金宏毕业留所工作。
9月,桂世勋主编《上海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出版。
1990年
3月,孙文华退休,王大犇接任副所长,范公正任直属支部书记。
胡焕庸被聘为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顾问。
10月,朱宝树等著《人口生态学》出版。
9月,人口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研究生课程班开班。
10月,桂世勋协助邬沧萍,任联合国人口基金PO4项目课题“改革开放中最新人口问题研究”第一副组长,由我所主办“我国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人口发展研讨会”。
11月,主办“人口发展与环境科学研讨会”。
胡焕庸自选《胡焕庸人口地理选集》出版。
1991年
3月,范公正调离后吴爱珠任支部书记。
10月,程璐、朱宝树等获国家农业部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桂世勋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
3月,人口所办公室获校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9月,桂世勋主编《中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研究》出版。
10月,朱宝树、王大犇、丁金宏关注下岗人员和就业问题,经徐匡迪批示承担上海市发展研究中心课题。
12月,桂世勋率中国高校人口学者代表团赴泰国珠拉隆贡大学研讨,为期1个月。
12月,胡焕庸、严正元编著《人口发展和生存环境》出版。
1993年
3月,骆克任从杭州大学调到人口所工作。
9月,桂世勋出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丁金宏入选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人口所隶属于该学院。
桂世勋被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聘为兼职教授。
1994年
全国首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颁奖,朱宝树获一等奖,王桂新、骆克任获二等奖。
朱宝树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桂世勋获二等奖,胡焕庸、张善余获三等奖。
骆克任获国家计生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骆克任获国家计生委、中国人口学会的首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朱宝树、王大犇等关注下岗失业问题,争取到上海市科委课题,开始有关就业问题的研究。
1995年
9月,主办“地球村的人口与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地球村学会(Global Awareness Society International, GASI)第四次年会,其中,朱宝树为GASI中国项目负责人。
朱宝树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聘为国家教育委员会第二届高等学校理科地理学人文与经济地理学教学指导组成员,任期5年(1995-2000)。
桂世勋被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聘为人口学专业兼职博士生导师。
胡焕庸获全国高校第一届人文科学优秀成果奖。
张善余获上海市1990-1994的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三等奖。
1996年
3月,桂世勋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聘为人口学评审(规划)小组成员。
7月,桂世勋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东亚研究院访学,为期1个月。
7月,黄晨熹毕业留所工作。
9月,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生课程班第一期开班。
10月,朱宝树主编《从离土到离乡—上海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出版。
10月,张善余专著《人口垂直分布规律和中国山区人口合理再分布研究》出版。
10月,桂世勋主编《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的照顾问题-上海与东京老龄化对比研究》出版;张善余专著《人口垂直分布规律和中国山区人口合理再分布研究》出版。
12月,丁金宏获得上海市曙光计划资助。
12月,丁金宏获上海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桂世勋获三等奖。
1997年
8月,高向东研究生毕业留所工作。
1997年,桂世勋任人口所所长,丁金宏任副所长,王大犇任支部书记。
举办“面向21世纪的全球教育”国际研讨会暨“人口、教育与可持续发展”高级研讨班(“国际地球村学会”中国区域活动项目)。
桂世勋,骆克任等获第二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政策建议奖。
11月,骆克任编著《现代实用统计与计算机应用》出版。
朱宝树获国家教委社科首批青年基金项目。
1998年
4月30日,胡焕庸逝世,享年96岁。
6月,与上海市政府侨办、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联合设立上海市国际人口迁移与发展研究中心,桂世勋任主任,骆克任任副主任。
12月,朱宝树、王桂新分别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1996-1997)。
骆克任获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社会学一等奖(合作)。
1999年
张善余专著《人口地理学概论》出版。
3月,丁金宏调任地理系副主任。王桂新任副所长,王大犇任支部书记。
3月,高向东任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10月,黄晨熹赴香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000年
5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人口学专业博士学位点。
9月,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夜大大专班第一期开学。
9月,吴瑞君赴美国圣.奥立佛学院访学,为期9个月。
12月,丁金宏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1年
4月,丁金宏任人口所所长,王大犇任支部书记。
9月,朱宝树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0月,中国地理学会年会在华东师大举行,人口研究所承办纪念胡焕庸诞辰100周年,为胡焕庸铸造半身铜像一尊。
6月,骆克任获第四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三等奖。
8月,桂世勋任上海市人口学会会长。
9月,骆克任获中央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优秀奖。
11月,朱宝树获国家人事部颁发的第三届全国人事科研成果评审三等奖。
2002年
1月,骆克任编著《社会经济定量研究与SPSS和SAS的应用》出版。
6月,获批设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硕士学位点。
6月,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及中国人口学会2002年全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颁奖,朱宝树获优秀成果研究报告类一等奖,桂世勋、丁金宏获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王大犇获优秀成果调研报告二等奖,吴瑞君获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8月,骆克任获第二届全国企业改革与管理优秀论文调研报告一等奖。
9月,朱宝树编著《城市化再推进和劳动力再转移》出版。
10月,张善余编著《世界人口地理》出版。
11月,桂世勋与香港老年学会会长、台湾耕莘医院副院长联合发起世界华人地区长期照护研讨会,参加香港召开的首届会议,并作大会发言。
12月,桂世勋、丁金宏获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论文三等奖。
骆克任赴斐济参加亚太移民网络年会,并作大会发言。
2003年
3月,华东师大获批成立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人口所为主要参建单位之一,丁金宏任中心副主任。
3月,程潞教授去世。
9月,黄晨熹博士从香港大学毕业回人口所工作、梁翠玲博士从复旦大学医学院毕业来人口所工作。
10月,张善余著《中国人口地理》出版;高向东专著《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以上海为例》出版。
桂世勋主编《上海与香港社会政策比较研究》出版。桂世勋主编《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养老模式研究》出版。
2004年
6月,桂世勋获第五届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10月,骆克任等获第四次全国人事科研成果一等奖;黄晨熹获民政部民政理论征文三等奖。
12月,张善余获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骆克任获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002-2003)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
桂世勋被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聘任为第一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2005年
1月,桂世勋获得中华人口奖(科学技术奖)。
10月,高向东专著《上海人口郊区化研究》出版。
2006年
9月,刘大卫研究生毕业留所工作。
9月,高向东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10月,吴瑞君专著《上海大都市圈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出版。
12月,高向东获第七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黄晨熹获优秀论文三等奖。
2007年
1月,第四届全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吴瑞君获论文类一等奖,桂世勋、黄晨熹获论文类二等奖,朱宝树获论文类三等奖。
12月,朱宝树获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004-2005)论文三等奖。
2008年
1月,桂世勋被聘为国家二级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2月,黄晨熹编著《社会政策》出版。
7月,吴瑞君被农工党中央授予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2月,人口研究所与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合作主办“人口流动与城市适应”学术研讨会。
12月,吴瑞君获第九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黄晨熹获第九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
2009年
6月,黄晨熹著《社会福利》出版。
10月,赵晔琴博士从法国加香高师毕业来人口所工作。
11月,高向东被获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12月,人口研究所与院社会学系等组成社会发展学院,丁金宏出任院长。
12月,黄晨熹获中国人口60年理论文章评选(国家人口计生委)一等奖;高向东、龚敏健(硕士研究生)获中国人口60年理论文章评选(国家人口计生委)二等奖。
2010年
1月,吴瑞君任人口所所长,黄晨熹任副所长。刘大卫调任至公共管理学院任职。
6月,吴瑞君获第七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
6月,陈丽梅博士、郑雄飞博士分别从香港城市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毕业来人口所工作。
7月,桂世勋获论文类二等奖;吴瑞君获论文类三等奖。
10月,桂世勋获中国老年学杰出贡献奖。高向东受聘为日本中部大学客座教授。
2011年
3月,吴瑞君获2009-2010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4月,华东师大国际移民与侨务政策研究中心成立,吴瑞君任主任,挂靠人口所。
4月,高向东获2010年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调查报告一等奖。
6月,曾明星博士后从同济大学、卿石松博士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来人口所工作。
8月,黄晨熹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学一年。
10月,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庆典隆重举行。
2012年
1月,卿石松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4月,丁金宏、吴瑞君等受邀访问杜克大学人口研究所和北卡大学人口研究中心。
8月,丁金宏、郑雄飞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9月,丁金宏应邀参加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人口与发展座谈会。
12月,吴瑞君当选上海市政协委员,桂世勋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黄晨熹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3年
3月,吴瑞君受聘担任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5月,陈丽梅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6月,李强、卿石松获批上海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8月,郑雄飞赴哈佛大学访问一年。
9月,黄晨熹应邀出席2013年澳大利亚社会政策学术年会。
12月,获批成立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暨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吴瑞君工作室。
2014年
1月,王春兰从上海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调入人口研究所工作。
5月,社会发展学院换届,吴瑞君出任院长,黄晨熹为社会工作系系主任,刘大卫为人口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李强为人口研究所副所长。
6月,吴瑞君、曾明星和卿石松分别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一般和青年项目。
7月,顾高翔博士从中国科学院毕业来人口所工作。